孔融不是被灭门了吗?为何还会有孔子后人?
孔融不是被灭门了吗?为何还会有孔子后人?
孔氏家族作为我国一个非常古老的家族,以孔子为始,至今依然存在,并且可以说一直都是当时非常受人瞩目的一个大家族。孔子作为“至圣先师”,他的思想可以说是影响了后世非常深远。不过,熟悉汉末三国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当时孔融作为孔子后人,因为一些原因最终被曹操灭门,孔融的孩子们都没能躲避这场灭顶之灾,那既然如此,为什么后世还有孔子后人呢?孔融不是都已经被灭门了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孔融并非嫡孙
在《后汉书•孔融传》中,开篇介绍孔融是: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
看到了吧?原文并没说他是“二十世嫡孙”,他这种“二十世孙”,当时在鲁国估计还有一大堆。
例如在《孔庙礼器碑》的碑文中,记载了在东汉永寿二年(156年),孔子后人在地方政府的组织下,一起捐钱修缮孔庙的故事。最后按照惯例,把捐钱的人物名字记录在上,其中就有很多孔家后人的姓名。
对了,其中还有孔融的父亲孔宙的大名。
由此可见,在东汉时,孔子的后裔在鲁国有很多人,这些后裔中的嫡系子孙,也就是宗族大支,在两汉时期,都是养尊处优的存在,一直传承到现代。
2、孔子嫡系子孙的传承
孔子的儿子是孔鲤,孙子孔伋,曾孙孔白。孔白则是三世孙。笔者就单单来介绍从汉到唐这段时间,孔子的嫡系传承吧。
在《后汉书•孔僖传》中,就简单列了一下东汉的传承情况:
王莽时,十五世孙孙均封褒成侯;
光秀帝时(37年),十六世孙孔志继封褒成侯;
和帝时(92年),十七世孙孔损徙封褒亭侯;
十八世孙孔曜;
十九世孙孔完。孔完大约在献帝初(约190年)逝世,大概是因为战乱的缘故,朝廷无法安排侯爵继承事宜,所以侯国处于“国绝”状态。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国绝”和“国除”,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国绝:王侯逝世,继承人必须得到朝廷登记认可,并派使者前往封国进行新的封拜仪式,才算完成法理继承。即使有王侯继承人存世,没有完成这个仪式,都不能擅自宣布继位。因此被称为“国绝”。
国除:王侯因获罪被剥夺爵位,或王侯逝世后没有合法的继承人得到朝廷认可,最终朝廷将封国废除,重新划归地方政府管辖,称为“国除”。
唐章怀太子李贤在《孔僖传》做注时补充了从魏晋到唐代的情况:
魏文帝曹丕登基后,封二十一世孙孔羡为崇圣侯;
晋武帝司马炎登基后,封二十三世孙孔震为奉圣亭侯;
北魏封二十七世孙孔乘为崇圣大夫;
太和十九年(495年),北魏孝文帝封二十八世孙孔珍为崇圣侯;
北齐时,封三十一世孙(孔某)为恭圣侯;北周武帝时,改封邹国公;隋炀帝时,改封绍圣侯。
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封孔德伦为褒圣侯。
3、孔融与孔子嫡系
从史书中统计的孔子后裔情况,可见在东汉末年,孔融在世时,孔子嫡孙是孔完。
孔完是十九世孙,和孔融的父亲孔宙是平辈。
孔完死了,后人孔羡未能及时得到朝廷策封认可,处于国绝状态。
从封侯制度上看,孔羡必须要等到朝廷的继封认可。
从宗法制度上看,孔融并非孔子嫡系,和嫡系孔羡是两家人了。何况两人的血脉远近在史书上也难以考证,倒是后世流传的《孔氏世系》有提供佐证,孔融已经属于旁支了。
4、孔融之死
孔融是在建安十三年五月(208)被东汉朝廷定罪诛杀的。
祸端是孔融一直与曹操不对付,明面上阻止曹操专权,暗中还取笑曹操,这让有心在冀州独立专权的曹操非常不满。于是曹操安排孔融的仇人郗虑担任御史大夫,指使府中擅长写文章的路粹给孔融罗织罪名,最后把孔融给判了弃市(在市场斩首给百姓观看)。
孔融的妻子和孩子一同被诛杀,他两个孩子还留下了“覆巢之下无完卵”的典故。
建安年的“孔融案”只牵连到他的家人,并未影响孔子嫡系子孙,所以二十一世孙孔羡安然无恙;而且,因为两汉时,整个社会尊崇儒家的缘故,孔子嫡系后裔的神圣性在此时已经形成,所以曹操只是想除掉孔融而已,绝无可能去动孔子嫡孙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