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杀了董卓,为什么东汉还是灭亡了
王允杀了董卓,为什么东汉还是灭亡了
王允设计刺杀董卓,而董卓死后所有受到过董卓压迫的人们都欢呼庆祝,可见董卓当时该是多恶劣,不得人心。虽然历史上王允杀董卓与《三国演义》中的情况很不一样,但是结果都是一样的。然而,既然董卓已经死了,为什么最终东汉还是走向了灭亡?为何没能挽救回大汉王朝?造成东汉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董卓在其中,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他扮演的戏份和影响力,又有多大呢?
东汉王朝的衰落不是杀了个董卓就能解决的,王允等士大夫的一些努力,也是治标不治本,这也是历史的鉴证,十常侍乱政找董卓来平,董卓乱政找吕布来杀,接着李傕、郭汜又是一茬,这样的乱局是一个即将覆灭的王朝所不能把控的,又何况是王允和吕布二人?
布自杀卓后,畏恶凉州人,凉州人皆怨。由是李傕等遂相结还攻长安城,布不能拒,傕等遂入长安。——《三国志.吕布传》
在李傕郭汜入长安前,王允是做过一翻工作的,欲解散西凉军,有人提议皇埔义真去统领这支队伍,驻守陕西一带,加以安抚。但王允认为西凉军只能解散,因为这样的话可以起到震慑作用,如果加以安抚,并让其屯兵于陕,虽然安抚了西凉,关东举义的势力(讨董联盟)又会心生疑虑了,两边都不得招惹。
但西凉军不知怎么就得到了消息,知道王允要解散其武装,原来亲付于董相国的丁彦思、蔡伯都已获罪,而他们作为董卓的嫡系,难逃一死,于是李傕、郭汜率军直逼长安,后来的事就是吕布败逃,王允连同重臣宋翼、王宏一并处死,王允宗族十余人也牵连遭诛。
“若蒙社稷之灵,上安国家,吾之愿也。如其不获,则奉身以死之。朝廷幼小,侍我而已,临难苟免,吾不忍也。怒力谢关东诸公,勤以国家为念。”——《后汉书.王允传》
这里王允的处事态度很明显的体现了东汉朝廷是左右不了局势的,各方面的势力都要考虑到,解散一支武装还要考虑别的势力有没有想法,这种情况下,东汉王朝可以说是已经没救了。在吕布逃走之时,问王允是否愿意一起逃亡,王允的一席话甚是悲壮,但还要寄希望于关东诸公,也可以说是愚忠又愚钝。
而东汉的局势不仅是乱政造成的,而是其郡县制的体制遇上了中央集权的衰落而导致,黄巾起义爆发时,腐朽而又衰落的东汉朝廷是无力平叛的,在黄巾军冲击下,岌岌可危的东汉王朝只能饮鸩止渴,下令各郡自行募兵守备,虽成功镇压了黄巾起义,但却使地方州郡长官拥兵自重,彻底造就了外强中干的局面。
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跟引董卓进京是一个道理,即使杀了董卓也难以挽救东汉王朝,因为朝廷之外的每一个诸侯都是另一个董卓。总结而言就是以下几点。
1.王允杀董卓之前,国家已经分裂割据。
所谓各路诸侯讨伐董卓,也就说明国家其实已经被这些诸侯将领控制。无论董卓赢还是诸侯赢,汉献帝始终都会是傀儡,因为他根本没有嫡系的力量,左右不了国家的形式。
所以,董卓死不死,其实无关大局。东汉已经完了,这是所谓黄巾起义的结果。
2.王允杀董卓,并没有掌握兵权。
如果王允杀了董卓后,借机掌握了董卓麾下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大将,从而掌握强大的军事实力,也许会中兴汉朝。毕竟当时董卓的军事力量强大,又占据陕西省易守难攻。关键在于,王允自身无实力,杀死董卓也只是暗杀。
所以,他不可能控制这些拥兵自重的大将,不会有人甩他的。而吕布充其量只是一个特种兵大队的大队长而且,不是将才更不是帅才,也靠不住。退一步说,就算王允掌握董卓麾下的军队,他未必也会忠于汉献帝,说不定也是曹操的翻版。
3.东汉已经腐败不堪,必然灭亡。
东汉绝非是落到汉献帝手中才不行的,早在汉灵帝汉桓帝时代已经濒于崩溃。这个王朝陷入晚期,已经恶疾在身,不是某个人能够扭转的。如果想要挽救东汉王朝,就必须进行大的改革,当然前提是首先能够武力稳定国家局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