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汉人却帮忽必烈灭宋,董文炳帮助南宋修史
一介汉人却帮忽必烈灭宋,董文炳帮助南宋修史
董文炳是元初著名大臣,只是他的身份是一位汉人。据说忽必烈称董文炳为董大哥,因为他是灭南宋的功臣之一,一生为元朝的发展鞠躬尽瘁。董文炳少年老成,年轻时曾以恩济威,率领四十六名部下赶到大理从征,因此得到忽必烈的表彰,也因此跟随忽必烈。等宋朝灭亡以后,董文炳有帮南宋收集各种历史,但当时内部对于如何修史还存在分歧,直到元顺帝时期才得以展开。
一部历史,往往记述着一个时代的精神,传达着一个民族的声音。一部历史,更可以通过叙述治乱兴衰的历程,昭示后人治国安邦的经验与教训。赵宋王朝走到了历史的尽头,但记录总结宋朝几百年荣辱兴衰的历史之笔,还没有停止它的书写。
南宋祥兴二年(1279),宋朝灭亡了,宋朝的历史却需要总结。正如灭宋时的左路军主将、中书左丞董文炳,对翰林学士李盘所说的那样:“国可灭,史不可没。宋朝历经十六位皇帝,有天下三百余年,其历史资料全都存储在史馆内,我们应当全部收存以备借鉴。”
宋代重视修史,史馆组织较前代严密,修史制度比较健全,编纂了大量官修史籍。仅官方编修的当代史籍,即有起居注、时政记、日历、实录、国史和会要六种。同时,私家撰史也成为风气,如《东都事略》、《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书即是其中的名篇佳作。保护好这些史籍史料,对于汲取历史教训,新朝稽古定制,笼络汉族文人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董文炳率先进入临安城后,即着手收集南宋史馆的各类历史典籍资料。三月,元军主帅伯颜班师,令董文炳留守治事,他派人将宋人所修国史及注记五千余册押送至元朝的国史院。但元朝政府编纂《宋史》的工作却极为拖沓。南宋灭亡之后,元世祖即令史臣撰修《宋史》。
但由于朝廷内部对采用怎样的体例编写这部史书的意见不一,影响了修史工作的进行。直至元顺帝时,才诏令脱脱主持修撰辽、金、宋三史。但此时已值元朝濒临崩溃的前夕,由于成书时间短,只用了两年零七个月,故而编纂得比较草率。但《宋史》以其496卷的浩瀚篇章,包括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居二十五史之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