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省制度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行省制度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行省制度比较感兴趣,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行省制度还是的历史意义还是非常大的,那么这个行省制度的历史意义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大家如果理解的话,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不要错过了,速度来揭秘分析看看,期待你的加入哦。
1、结束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奠定六百多年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
2、促进各民族间的交流和边疆开发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3、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4、加强中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
5、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元朝尽管立国只有98年(从1271年忽必烈大都登基到1368年元惠帝出亡),但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辽阔的疆域,北到北冰洋;西起今 额尔齐斯河;东至鄂霍次克海。对于人口稀少的元朝统治者来讲,统治这么庞大的领域显然是个不小的难题,于是元世祖忽必烈在结合前朝经验的基础上,开创了行省制,就制度本身而言,作为一枚草原马背成长起来的小童鞋,忽必烈行省制度的发明,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天才的构想。
众所周知,秦朝之前,一直是分封制大行其道,君主把国土分给宗亲、功臣作为赏赐,作为臣属,各个领主(公、侯等)在封地内享有绝对的权利,定期向“共主”打卡报道,送点孝敬,时不时的派遣军队为“共主”出出气即可。
当始皇帝武力爆表,一扫天下后,感觉到分封制碍手碍脚,也担心各个领主有了自己的小圈子后难保不会起了什么不可描述的小心事,于是大笔一挥,土地收回,改为中央派遣制(郡县制),各地领导全部由朝廷派遣,“千里百县,县有四郡”。全国上下官员都是皇帝派出去的,所有号令均由中央统一指挥,总可以高枕无忧了吧。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偌大的国土上,凡是都要听从中央的号令,就算驿马一口气都不喘的连轴转,要遇上点天灾人祸之类不可抗拒自然灾害,当领导指示到达后,黄瓜菜也只能凉拌了,更别提及时应对。所以,“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遂歇菜。
西汉以后,又在郡县制基础上恢复了分封制,并延续到宋朝。作为皇帝,始终也摇摆不定,分封制?郡县制(州县)?这是个问题!
直到忽必烈登基,出于既要能中央集权,又要达到因地制宜的目的,灵光一闪,发明了行省制(行中书省制),中书省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时称“都省”,代表中央(皇帝)统一控制,又在全国设立10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省、江西、湖广。而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则称为“腹里”,由中书省直辖。行省具有地方最高官府和朝廷派出机构的两重性质,其代表中央分驭各地,“分天下之治”,“掌国庶务”,且与朝廷都省互为“表里”。实现了替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的效果,从而构建了此后延续至今达700多年的行政制度。在分封制和郡县制(州县制)中间找到了平衡,既避免了分封制所带来的藩国权势过大对中央政府形成的挑战压力,又解决了通讯不发达年代中央集权造成的行政效率低慢问题,应该说算是比较适合幅员辽阔的国家统治形式。
后来,行省制在明清等朝代的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布政使司(民政)、提刑按察使司(刑狱)、都指挥使司(军事)三权分立、相互制约格局,区域名称也不断变化,但总体上延续了元朝创立初期的形式,对维护疆域广阔的中国领土完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可能算是蒙元短命王朝在昙花一现闪耀后,留给历史天空一抹长久的璀璨光辉。
标签: